吉林大学经济学院(原名经济管理学院)成立于1985年,是原国家教委批准建立的全国首批经济管理学院之一,其历史可以追溯到1946年吉林大学(前身东北行政学院)成立时设置的经济专业,1952年学校更名为东北人民大学,其经济学科又增设了贸易系、合作系和经济系。2000年合校后更名为吉林大学经济学院。中国人民银行原副行长、中国证监会首任主席刘鸿儒曾任学院首任院长。七十多年来,吉林大学经济学院秉承“兼容并举,经世济民”的办学理念,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学科建设、国际交流等方面均取得了突出成就,已经跻身国内一流经济学院行列。
吉林大学经济学专业介绍
专业简介 经济学专业同时也是“国家经济学基础人才培养基地”,“国家第一类特色专业建设点”和“国家经济学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在教育部关于基地建设“目标明确、改革领先、成果突出、师资优化、设备先进、教学优秀、质量一流”的总体要求下,经济学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坚定的社会主义信念、“宽口径、厚基础、重实践、强能力、高素质”的理论经济学和应用经济学的高级人才,即经济学专业的毕业生应该具备:宽厚的文化基础、系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正确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高尚的道德品质、健康的审美意识、健全和谐的个性、身心健康珍重生命,成为经济学理论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实际能力强、综合素质好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经济学创新人才和经济建设人才。
业务培养要求
1.掌握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了解党和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和法规。
2.熟悉西方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了解西方经济学前沿发展的动向。
3.具有必要的中外经济发展的历史和现状知识,掌握应用经济学的一般知识和基本技能。
4.掌握数量分析方法,熟悉微机操作。
5.具有较好的文字和口头表达能力,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
本专业设有经济学和经济政策学两个方向。经济学方向的特色是重点培养理论型研究人员和实际经济事务的专门家,经济政策学方向的特色是培养熟悉市场经济运行规则和规范的政府高级管理人才。
主干课程 主干学科:经济学
主要课程:政治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会计学、统计学、货币银行学、财政学、计量经济学、国际经济学、《资本论》选读、经济史、经济思想史、西方经济学流派、发展经济学、数理经济学、西方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等。
就业方向 学生毕业后可继续本-硕-博连读,或在国内外的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深造,从事经济理论和经济政策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可进入政府的经济管理部门,从事政府对市场和企业的微观规制和宏观调控的经济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以及政府经济事务的管理;也可进入企业,从事企业的经营决策和规划、产权结构、治理结构和激励机制的设计,以及实际管理工作。